本中心教育目標:
1.培育本校學生兼具專業化與學術化的通識課程,並顧及自我發展及適應生活的能力。
2.陶冶學生真美善人格、博雅氣質,樹立全人教育,終身學習的人生態度。
3.培養學生兼具本土關懷與國際視野的宏觀氣度的人文素養。
4.培養永續發展的海洋特質人生觀。
5.貫徹誠樸博毅的校訓精神,並兼具德智體群美的海洋學子。
秉持著本校旨在培育海大學子具備海洋意識、人文素養與應用能力的專業人才,除了系所的專業課程訓練外,共同教育中心因應教育部以通識教育為大學教育核心,將博雅課程領域分為八大子領域,旨在增加更「多元化」的課程,在厚植海大學子人文素養的同時、加強自我學習能力,並拓展海大學子宏觀的海洋視野,深化海洋意識,激發對海洋的熱忱,以形塑海大學子兼容並蓄、積極創新、追求永續發展的特質與人生觀。
111學年度(含)以前適用:
博雅八大子領域詮釋如下:
(1)人格培育與多元文化:
為培養學生對生命的態度、及對多元文化的了解所開設之領域。在全球化的同時,應該培養學生瞭解自我、以及人際關係上,人與人的相處,進而產生對不同族群文化的認識與尊重,以避免從自我主觀之意識產生對他人的誤解。
(2)民主法治與公民意識:
為培養學生在現代化的國家,學習民主法治的觀念,以及身為公民所應具有的民主意識。避免學生受到大眾傳媒的影響,接收所有的訊息,而不懂得辨別對錯,透過此領域的課程開設,讓學生懂得民主與人權是非對錯的分析辨別。
(3)全球化與社經結構:
在「全球化」快速的影響下,台灣深陷在此一潮流之中,本領域的課程開設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當今社會的全球化發展、及其社會經濟結構之變化,避免學生進入社會後,與大環境脫節,進而趕上時代「國際化」與「全球化」的潮流趨勢。
(4)中外經典:
為了培養本校學生具有文化涵養,特開此領域之課程,帶領學生認識中外的經典名著,藉著經典名著之解析,讓學生更了解經典名著的薰陶以及感受到背後所存在之意義與深厚的內涵。
(5)美學與美感表達:
藝術領域相當多元化,本領域課程之開設,旨在培養學生對美的認識、以及感受、分析、並表達對美的理解,實踐「真善美」的生活意境。
(6)科技與社會:
科技與社會是當代發展的一重要學門,科技如何應用於社會中、科技與社會如何結合與應用,這些都是重要課題。在本校的專業學門中,亦有相當多與科技相關的領域。透過專業課程通識化,藉著這樣的優勢,讓科技與社會領域的課程更多元與更豐富的通識內涵S.T.S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
(7)自然科學:
本校在海洋科技與自然科學領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透過通識課程的開設,讓自然科學領域的通識課程有更豐富且有海洋專業意義的選擇。包括當代的科技技術、生命科學、海洋科學、自然科學等,都是相當重要且能在自然科學領域上「獨當一面」的學門。
(8)歷史分析與詮釋:
讀史之目的主要是能「以古鑑今」以「法古今完人」,懂得歷史是瞭解人類發展最快的途徑,但是現代的歷史是過去的政治,更是今日及未來發展的借鏡。歷史分析與詮釋,本校通識課程包含世界史、臺灣史、文化思想史、政治外交史、社會經濟史、海洋史,以及其他專題。
112學年度(含)以後適用:
博雅四大子領域詮釋如下:
博雅四大領域 |
課程目標 |
人文探索: 包括探討文學、哲學、宗教、藝術、史學、人類學、性別和倫理議題的課程。 |
人文探索經由文學與藝術,培養學生思辨、批判、想像、創造、審美的能力,藉由歷史研究,引導學生瞭解世界各地域文明的特色,開拓學生的視野,尊重並欣賞其他文化與宗教的精神,進而開展其對自我生命的深度感知,以及人文世界的多面向關懷與反省。 |
社會脈動: 包括探討政治、經濟、商業、民主、社會、傳播、法律、軍事等全球及在地議題的課程。 |
社會脈動透過社會科學知識及民主法治的學習,使學生瞭解社會科學分析方法及當代社會的重要議題,以增進學生關懷社會、造福人類的使命感,培養履行公民責任的能力。 |
科技創新: 包括探討理學、工程學、生物學、醫學、科技和環境議題的課程。 |
科技創新透過物理、化學、天文、地球及環境科學、工程與工技等相關知識的學習,讓學生認識科學知識,且發展出具備理性思辨的科學態度,引導學生學習科學探索的思維模式,掌握推理、驗證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
跨域永續: 包括探討海洋科學、跨領域議題、永續發展、社區營造、社會實踐與地方創生議題的課程。 |
跨域永續透過自然界相關課題與知識的學習,使學生瞭解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永續關係。並藉由跨域學習引發學生主動探索生物科技對人文社會的衝擊議題,培養學生尊重生命並以實際行動保護大自然的能力。 |